详询主办方赵经理 159 0192 6719
编辑搜图
2024年12月9日,2024广州设计周出海圆桌会于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落下帷幕。本次2024广州设计周出海圆桌会汇集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台湾、意大利、越南以及中国香港8大区域市场的泛家居行业品牌出海领先人物以及当代中国美学代表人物,提炼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出海路径与模式,分享介绍海外市场趋势及模式及成功出海经验。 作为亚太设计师协会(APSDA)主席,王胜杰老师介绍到由亚洲15个国家和地区设计师行业协会组成的亚太空间设计师协会(APSDA),他们将通过协会力量,助力企业及设计师拓展亚洲以及重点东盟市场的人脉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将价值主张商业化,让设计师和商家不再局限于本地谈论,能够进行区域性交流,为设计师和商家出海提供便捷的“高速公路”。 陈锦龙博士分享,新加坡市场规模虽小但消费力强,对环保、智能家居产品有着较高的需求。针对有意愿出海新加坡的中国品牌,他提出以下五点建议:第一,利用成本和技术优势,与本地伙伴合作,提升市场份额;第二,精确定位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并确保产品适合新加坡市场;第三,新加坡消费者注重服务体验,企业需及时回应投诉,加强服务体系;第四,考虑到新加坡的地理和市场特点,企业可将新加坡作为东南亚总部,并在附近如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基地,降低成本并快速响应市场;第五,抓住信息差,快速把握商机,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品牌形象和运营能力,以在竞争激烈市场中持续发展。 施伟飞老师分享了印尼建筑行业的总产值以及各细分品类的数据,同时分享在印尼出海会遇到的贸易壁垒与市场门槛。在他看来,企业需关注市场定位、渠道铺设、团队建设及语言文化融入。建议通过参加海外展会获取订单,了解市场,设立海外办事处及物流中心,实现当地交货,满足客户需求。业务稳定后,可考虑投资兴办实业,规避贸易壁垒。出海过程中,需警惕文化差异、缺乏本土化思维、盲目决策等风险,加强税务规划管理,避免品牌被抢注,务必确保进口清关手续正规,以免货物被扣押。 IKO IN老师本身作为媒体人,拥有23年传统杂志到电商媒体的经验,并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全马唯一的iN Design Lab设计中心,设计中心集合了设计师所需的多种材质,并设有共享办公室供设计师和业主对接,曾经成功帮助中国曲牧品牌落地马来西亚,通过设计中心推广和快闪店活动,迅速打开市场。 在他看来,马来西亚市场缺乏有品牌的家居公司,因此中国出海品牌有较大机会。他分享道,马来西亚人喜欢品牌,且设计师和业主倾向于先选家具再定制空间,因此他建议出海品牌应关注马来西亚的设计趋势,如简约高级风格,并利用当地的设计周、展览等活动进行品牌推广。同时与当地设计师和厂家合作,通过共享资源和渠道,共同孵化网络资源,以更好适应马来西亚市场。 郑生财主席认为马来西亚市场具有潜力并具备丰富华裔资源,且马来西亚缺乏高端产品和创意,而中国在这方面具备丰富的资源,因此出海马来西亚的中国企业有机会填补这一空白。同时,马来西亚在品牌和软服务方面有一定高度,中国企业可以在品质和产品方面与之对接,实现双赢。 他建议在马来西亚出海的企业通过协会赋能和对接,其中,马来西亚装潢伙伴协会拥有150个会员企业,涵盖设计师、装潢伙伴和材料供应商,与政府机构保持密切联系,能在政策、公司注册等方面提供协助。 洪人杰(Jenchieh Hung)老师认为,泰国本地业主对设计的高追求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了机会。他强调,出海泰国的中国品牌要深入理解泰国市场,关注当地文化和审美,同时发挥中国品牌的成本和技术优势。设计作品需具备创新性和差异化,能在众多展会和建筑中脱颖而出,通过高质量的设计和施工,赢得当地业主和市场的认可。 此外,还要注重与当地产业的融合,如建筑师洪人杰与Kulthida Songkittipakdee创立的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筑事务所利用泰国传统手工艺,提升作品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泰国市场竞争不如中国激烈,有更多创新空间,中国品牌应把握机会,积极参与泰国市场竞争,创造更多有影响力的作品。 郭俞霈老师认为泰国设计兼具包容性与实验性,这种特质体现在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泰国社会虽然存在贫富差距、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问题,但民众普遍保持乐观态度,这种乐观精神也反映在艺术设计中。 泰国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接地气,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他们乐于在作品中融合各种元素,展现出强烈的包容性,尤其是在曼谷设计周上,这种包容性和实验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曼谷设计周选址广泛,内容多样,接受各种风格的作品。若想在泰国进行出海活动,需尊重并认同泰国文化,同时带入自身的实验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并受到欢迎。 编辑搜图
zhandare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