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概况: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央及各地 政府部门相继出台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 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在多方力量驱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加 速迭代,能力集中涌现,为信息化发展向智能化跃升注入强劲动能。 根据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 AI 大模型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 495 亿 元。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 AI 大模型行业的快速增长,也预示着未来巨大的市场 潜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全国共有 45.17 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 64445.57 亿元,企业数量较 2020 年底 增长 206.73%,较 2023 年底增长 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我国人工智能综合 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 60%。 2026 全球(北京)AI 智能创新与应用博览会“简称:AIE Beijing 2026”, 将于 2025 年 3 月 18 日至 20 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盛大举办。博览 会立足北京,面向全球,将云集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科技企业,全面呈 现行业最新科研成果与前沿技术应用,助力 AI 产业在各行业普及落地。 地域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天优势”非常突出,主要有三点:一是科研机构 多,二是顶尖人才多,三是落地场景多,能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试验田” 和高质量行业数据。 北京汇聚了全国 35%的备案大模型和 40%的 AI 顶尖人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 规模突破 3000 亿元,132 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近 40%。2024 年,人 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 2400 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 3500 亿元,两项指标均占全国 总量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第一城”。目前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沃土。 展品范围: 1.人工智能基础层:AI 芯片、IC 芯片、算法架构、计算机语言、传感器、 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传感终端、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 识图谱、云计算、大数据、5G 等。 2.人工智能技术层 ■ 模式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视觉/语音/情感/生物识别); ■ 理解(机器阅读、翻译、文本分类、信息抽取、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 认知计算、知识图谱); ■ 处理(语音、文本、情感、自然语言、自适应学习、量子智能计算、虚 拟现实建模、直觉感知); ■ 系统及执行(人机交互、灵巧作业、群体智能、自主无人系统的智能技 术、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 3.人工智能应用层:智能制造(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无人工厂、精密 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安防、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 能家居、智能家电、智慧政务 、智慧办公、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智慧零售、 智能电网、智能客服、VR/AR、智能穿戴、自动驾驶、无人机等。 4.元宇宙、VR/AR 虚拟现实、3D 全息:虚拟数字人、全息显示设备、多媒体互动、沉浸式体验游戏及装备、沉浸式数字影院、裸眼 3D 电视、3D-9D 电影设 备、多点触摸设备、增强现实技术、AR 游戏、头戴式显示器、混合现实(MR)、 扩展现实(XR)等。 5、大模型与工具:通用基础大模型(大语言模型、视觉大模型、语音大模 型、多模态大模型)、垂直行业/领域大模型、大模型开放平台、AI Agents、Al 开源社区、模型平台/模型服务等。 6、智能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智能客服机器人、餐饮服务机器人、迎 宾机器人、类脑机器人、儿童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用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智能商业机器人、智能巡逻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 7、数字游戏:视觉传感器、3D 相机、激光雷达、多目视觉、传感器与执行 器、减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机器人关节模组、末端执行器、编码器、电池 与电源、能源管理、机械结构件材料、机身、连接件、操作系统与开发平台等。 8.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工业网络和现场总线系统、 测量和测试系统、传感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与系统、仪表材料、电子组装生 产设备;电子元器件,线路板/模块、电子产品解决方案等其他相关产品。 9.自动化:自动生产线成套技术、运动与控制系统、控制器、伺服电机、伺 服驱动器、变频器、减速机、马达、过程仪表及分析仪器、工业网络、现场总线、 气动元件、传动设备、安全设备和非标自动化设备等。 展会亮点: ▶ 地域优势。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汇 聚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中科院等重点科研院所、百度等科技巨头及众多创新 企业,在 AI 人才储备、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为产业高质量发 展筑牢坚实支撑。 ▶ 科技新体验。打造“黑科技”体验区,通过近距离互动场景设计,让观众 沉浸式感受智能产品的科技魅力。 ▶ 群英聚同行。央企、国企、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重磅集 结,与卓越者同行,共探更多可能。 ▶ AI 精讲堂。打造“AI 智能课堂”,邀请 AI 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坐镇,围 绕技术底层逻辑、产业落地实践、前沿趋势研判等方面,为 AI 爱好者、行业从 业者等不同群体,带来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系统讲解。 ▶ 金融对接。设立“金融服务展区”,聚焦产业融资需求,搭建资本与项目 精准对接的服务平台。 ▶ 商机无限。国内外 50000+专业观众参会,主流采购商现场洽谈对接; ▶ 创领尖品。“首发首创展区”,集中展示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全球首 发”“中国首秀”等前沿科技产品,凸显创新突破的标杆价值。 ▶ 媒体赋能。海内外全媒体渠道覆盖,提供更多宣传增值服务,全面赋能参 展品牌形象塑造及传播。 同期活动: ■ 全球 AI 应用峰会及系列主题论坛 ■ “AI 智能课堂” ■ 机器人大赛 ■ 供应链金融对接会 观众群体: 观众主要来自国内外的政府相关领导、协(学)会领导、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AI 及物联网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主管、创新 创业团队负责人、智慧城市、数字安防、智能交通、航天航空、智能家电、军事、 国防、智能楼宇、智能穿戴设备、无人驾驶、金融、电商零售、教育、体育、娱 乐、健康医疗、机器人技术、资源开发、土木建筑等企业和政府机关单位、各大 学术、科研院校、产业基地、渠道商、系统集成商、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工 程商、生产制造企业、工程公司、研机构、高等院校、AV 渠道和 IT 渠道、新闻 媒体、专业人士、投资、贸易、合作等。 媒体矩阵: 作为贯通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商贸枢纽,此次博览会构建了品牌宣传、 产品展示、技术交流、渠道对接的立体化生态平台。同时展会持续深化媒体矩阵 建设,与人民网、新京报、新浪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建立战略 合作,构建全媒体传播网络。
联系我们:北京恒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华北街 11 号富兴国际中心 3 号楼 联系人:白彩霞 电 话:18201167913 邮 箱:1373817283@qq.com
bcx1222